(标题如此,但本文和某热门事件无关)也是没想到,8102年了,还有人通过谷歌地图来做搜救,所谓“开局一张图,后面全靠编”大概是这样:“外媒”、“英国技术专家”这种唬人的词加上“灵异”元素,#英专家称发现MH370#当日就登上微博热搜前十。这条在社交媒体
也是没想到,8102 年了,还有人通过谷歌地图来做搜救,所谓“开局一张图,后面全靠编”大概是这样:
“外媒”、“英国技术专家”这种唬人的词加上“灵异”元素,#英专家称发现MH370#当日就登上微博热搜前十。
这条在社交媒体迅速传开的信息传播量到底有多广?原博转发量超 6 万,由“时差视频”发布的原视频观看次数达 1000 万,环球网、凤凰网视频、梨视频等媒体都在转发。
因为有媒体背书,相关话题下,一度有信以为真的网友评论“我在XX平台上发视频被删一定是被和谐了”。
但是,只要对新闻中的关键元素,如“谷歌地图”“外媒”和“英国技术专家”稍加查证,不难判断,这应该又是一条假新闻。(详情参加腾讯较真《较真:网友神预测MH370坠毁柬埔寨?这种睁眼瞎说法你也信》):
所谓“技术专家”只是一个喜好研究谷歌地图的技术极客(中文视频配图为美国教授 Ian Wilson,并非原新闻中的技术专家);
此外,文中的“外媒”指的是首发的《每日星报》,后又被《太阳报》、《镜报》转载,三家媒体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小报”,时不时就搞事情的那种。
多数参与事件讨论的人,都是吃瓜群众,并非 MH370 事件遇害者家属,每当类似谣言甚嚣尘上,很难想象,这是否会对那些逐渐平复心情的遇害者家属们带来再次伤害。
报道“世越号”海难悲剧的韩国记者,给出的第一条报道建议就是“质疑每一篇新闻稿”。此外,对这些遭受巨大打击的受害者和家属,要敏感和小心,避免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在 MH370 的谣言传播中,似乎并没有人考虑到家属的感受。
今年 3 月,印度也曾发生过一件“假新闻、真伤害”的事件。几个年轻人去印度南部农村旅行,路过一个村庄,给小孩送了几颗巧克力,有人拍下来传到 WhatsApp,配文“儿童绑架”。舆论迅速发酵,网民叫嚣“打死他”。
魔幻的是,他真的**了,来自三次元网民的私刑,死时年仅32岁。
印度古瓦哈提的示威者要求逮捕在 Facebook 和 WhatsApp 传谣并滥用私刑导致死亡的平台用户(图片来源:法新社)
这甚至不是孤例,据《**邮报》报道,今年以来,因社交媒体上假新闻疯转而间接致死的印度人已有 10 人。印度之外,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曾发生过类似案件。
这篇文章无意进一步批判假新闻的荒谬,我们更想从国外几大科技平台集体斥巨资打假说起,谈谈面对假新闻,国外科技平台的新举措,以及学校的相关课程,这些是否能让我们的舆论环境变得更好一些?
本文分为 3 个部分:
1. YouTube、WhatsApp、Twitter 和 Facebook 四大平台的打假策略
2. 欲戴皇冠,平台必承其重
3. 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打假,一言难尽
YouTube:砸 2500 万,上线授权信源,做突发新闻,打击“阴谋论”,计入谷歌新闻计划(Google News Initiative,简称GNI)
WhatsApp:给转发文贴“转发”标,防止谣言扩散,和事实核查员和研究人员合作
Twitter:清理假账户 7000 万个,官方先掉 700 万粉,然后现总统掉 10 万,前总统掉 40 万
Facebook:删帖吧!
作为一家视频网站,YouTube 一直有一颗做新闻的心,尤其是它还属于巨头 Google 的一部分。
7 月 9 日,YouTube 在 3 月发布的 3 亿新闻计划 GNI 中追加了一项计划,砸 2500 万美元支持视频新闻的发展,其中一项就是防止假新闻误导用户。
新上线的改版中会在信息流中置顶权威信源,提供工具和资金支持优质新闻更有效地触达用户。当公众不确定是否该相信传统媒体,或是信息割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时,网站就需要对“权威”进行界定。
为了反击小道消息和假新闻对事件传播造成的影响,YouTube 的改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未完结事件的视频上方会出现资讯面板,包括 Google 新闻认证的权威信源链接,避免假视频因算法影响被顶到前排。
主页的“突发新闻”标签,只出现 YouTube 认证为权威信源的视频,目前仅向17个国家开放。
另一方面,YouTube 也开始继续早前宣布的与维基百科、大英百科全书的合作,用更多事实核查确定消息的准确性。
比起开放平台的谣言,“熟人作案”更容易导致谣言扩散,想想你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是不是私密空间的对话更容易让你相信?
WhatsApp 也是如此,在 15 亿用户基础,谣言可以经由亲友群迅速扩散。所以WhatsApp 推出新功能:在转发的信息上打上“转发(Forwarded)”标签,适用于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格式。
图片来源:Poynter
WhatsApp 这一步看起来不是什么大动作,但这是近期假新闻反击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此前公布 5 万奖金项目,会继续用于研究平台上的不实信息、增加对“社交私刑”的群主的管控、支持事实核查项目。
“转发”也不只是一个标签,可以帮助 WhatsApp 了解这个平台每天有多少“流窜”的转发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种可能性,让用户、研究者和平台都了解到,资讯何时开始失控。
Twitter:大型清粉现场
Twitter 从今年 5 月开始清僵尸粉,7 月 11 日又开启了第二轮,一路清粉 7000 万,现在的清粉数据已经超过 1 亿,似乎已经不顾用户增长,一路激进到底,肃清虚假流量。
因为 2016 年美国大选受俄罗斯假新闻影响极大,Twitter 早就遭受了网民诟病,希望有所改进,Twitter 甚至称自己为“**党的左膀右臂”。
这次清粉运动更像是 Twitter 整个管理思路的转变,重新界定“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边界。Twitter 负责信任与安全的副总裁 Del Harvey 认为:Twitter 最大的转变在于,找到“真正自由的言论”与“可能造成恐慌的自由言论”之间的平衡,如果言论让人感到不安全,那就没有所谓“自由”。
Facebook:删帖
面对假新闻,Facebook 一向只选择在信息流中降低其权重。或许是今年社交媒体私刑案件接连在印度、斯里兰卡发生,这才引起了 Facebook 的重视,近期也宣布要开始删除含暴力和人生攻击的贴。
试点国家是斯里兰卡,比如删掉“**在该国多数宗教群体僧伽罗人的饮食里投放灭菌药”的传闻,同时也和当地民间团体合作,一旦确认新闻为假或有人身攻击的嫌疑,Facebook 会立刻删掉。
手段很果断,但“删帖式打假”无非是给亚欧和拉美国家的记者提供了一点新的新闻素材。手段太暴力,似乎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欲戴皇冠,平台必承其重
从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弊端越来越显著,国外有欧洲马其顿小镇青年因为在大选期间撰写大量假新闻赚得盆满钵满,国内有媒体/自媒体对 MH370 事件不加查证大肆传播,造成对受害人家属的二次伤害。
体量大如 Google 和 Facebook,无监管状态下,不知还会发生多少类似“印度 WhatsApp 私刑案”的暴力案件,但如何监管才能缔造更开放但无偏见的信息环境?
YouTube 此次改版会向用户呈现信息的多面性,官方认为,与其教用户怎么思考,不如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让用户自行判断。新的推荐机制可以打断原来的推荐机制,也许会让用户不适,但至少会呈现事件相对客观的一面。
在平台一方,他们似乎始终无法对不同出发点的资讯进行界定,比如何为“权威”,何为“真相”。Facebook 同样如此,一边说着要删除仇恨言论,一边放任极右派网站 InfoWars 的存在,所谓删除“越过仇恨、暴力底线”的帖子,但“底线”只在平台方手里。仇恨和误导事实扩大化之前,这些言论依然有其“合理性”。
立场分歧、标准界定标准不一成了所有平台的困境。他们站在全球立场上,试图满足不同立场的用户。在“挑起”意识形态的争斗后,他们即将重新走进风暴中心。
新闻打假,国外校园怎么办?
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如果学校一定要开一门课,笔者希望这门课是“媒介素养”,至少教会大众明辨是非和区别真假的能力。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在国外已经陆续得到重视。
在意大利,政府和 Facebook 等数字公司合作,意图锻炼高中生对社交网络上的假新闻和阴谋论的辨别能力,项目由意大利教育部牵头,联合 8000 所高中,学生需要完成意大利广播公司记者布置的作业,包括阅读、写作和辨别假新闻。除此之外,项目还制定了新“十诫”,包括不得传播未经证实的新闻、询问信源和证据;时刻谨记社交网络是可以**控的。
在法国,《世界报》的记者除了开发出帮助读者清除假新闻的工具,也志愿进入学校课堂,希望传授新闻质量辨别技能。在记者 Alecandre Pouchard 看来,志愿进校园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建立起信源意识,学会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谷歌搜图”以验证图片或信息的真实来源。这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尚未建立起查证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人并非《世界报》等媒体的受众,媒体人必须主动承担起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
美国人在受够了大选被假新闻操控的痛苦之后,也开始重视起数字素养。加州议员建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开设"数字素养一课,他认为“学生应该建立起事实核查的意识。”而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在改进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时,将新增阅读能力一项,以评估学生在数字环境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美国 MIT 的研究《网络中真实与虚假信息的传播(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Information Online)》明确指出,事实往往跑不过谎言与谣言。更“传奇”、自带情绪的假新闻更能刺激读者的**转发。
假新闻的弊端越发凸显,但世道或许并没有变坏。平台和政府在检视自身,教育系统也试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又回到了开头,信息生产者——媒体,与信息的接受者——公民。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存在的确丰富了信息生产形式,加快了传播速度,某些情况下,可能倒逼事件发展,但它们通常也不具备触达现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交叉查证和谨慎的态度才显得更加重要。希望在下次被反转打脸之前,我们不会去做那个制作和传播猎奇或情绪性内容的人,毕竟,真相难寻。
*参考资料:
YouTube Debuts plan to promote and fund authoritative news
http://t.cn/Rs77bSK
On WhatsApp, fake news is fast — and can be fatal
http://t.cn/Rs77gaY
Twitter is sweeping out fake accounts like never before, putting user growth at risk
http://t.cn/Rs776TE
In Italian Schools, Reading, Writing and Recognizing Fake News
http://t.cn/Rshfss0
Taking the fight against fake news to the classroom
http://t.cn/R6Gtvq1
本站(www.chuangyeye.com)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