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也首页
  2. 投稿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一年多以前,李舒的身份是传统媒体人,《悦食Epicure》媒体总监,也是《山河小岁月》和同名公众号“山河小岁月”(以下简称“小岁月”)的作者。“小岁月”不同于胡兰成《山河岁月》的宏大,文章里尽是名人大家可爱鲜活的一面

一年多以前,李舒的身份是传统媒体人,《悦食Epicure》媒体总监,也是《山河小岁月》和同名公众号“山河小岁月”(以下简称“小岁月”)的作者。“小岁月”不同于胡兰成《山河岁月》的宏大,文章里尽是名人大家可爱鲜活的一面,齐白石待客“抠门”得紧;丁玲、胡也频和沈从文帝都群租欢乐多;鲁迅是“京漂”房奴……

媒体人转身,创立美食号“福桃九分饱”(以下简称“福桃”)这一年多来,快节奏焦虑一直陪伴着李舒,那些因失眠而慢下来的深夜,“山河小岁月”就是她的情绪出口。

李舒自比为“民国人”,“有点慢”,没有狼性,如果不是想验证“新媒体时代深度内容可以过得好”,她可能会继续埋头诗歌和风月。

“福桃”和“小岁月”像是李舒的天平两端,一边在快速行进中找答案,一边放慢了速度说故事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新书《潘金莲的饺子》分享现场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回答2016

2016年秋,李舒在北京工作的第6年,她开始犹豫自己的职业方向,作家、媒体人、自媒体人……或是换个地方,回到家乡上海

迷茫中,正好碰到腾讯和华人文化内容投资项目食物这把钥匙有了打开历史机会

这是8月发布的新书《民国太太的厨房》自序里的一句话,食物是探寻民国岁月的一把钥匙……食物是必须与人在一起的。因为承载的是记忆。”这也直接成为了后来“福桃九分饱”的定位之一。

在写给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里,李舒明确表示:不做电商!她的理由是,收入来源增加了,内容生产者却可能水土不服,盲目开发电商可能伤害内容地基。

似乎是一种执念,李舒想要证明:深度的美食内容依然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生机。这是美国摇滚美食杂志Lucky Peach长期盈利给她的信心,也是此前在《悦食Epicure》杂志内容获得盈利得来的底气。

纸媒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在国外美食迷中声名赫赫的Lucky Peach也因为团队分歧最终关停,大多数活跃的美食新媒体都走向了内容轻量化和变现电商化的道路,深度内容不够讨好,甚至有点格格不入。

李舒也不知道,执念于“深度内容能否获得新媒体用户期待”的答案什么,但这一年多,“福桃九分饱”与Lucky Peach出了三期合作译本《Lucky Peach 福桃》,一期全原创的MOOK《皇上吃什么》,不到3个月已经加印了2次,商业得到支付宝、奔驰等品牌的青睐。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福桃九分饱”新书 《皇上吃什么

虽然投资依然偶尔抱怨她走得不够快,但2016的那个问题,李舒的探索暂时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民国人”转身

媒体人转型创业者,这不是李舒的第一次转身。

2015年还在纸媒工作的李舒,在一次编辑部里的标题会上,本能地抗拒小朋友提出的有点自媒体标题,“有点轻佻”。

2015—2016,正是新媒体快速上升之时,六神磊磊和咪蒙等一众大V先后崛起,“有点慢”的李舒已经错过了被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入驻的最佳时期。

在此之前,当一个“跟不上时代”的民国人是她享受的事情。她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因为家庭氛围的熏陶,从小学唱戏,京剧、昆曲,这让她和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度过了不少童年时光,从偶尔的闲言碎语中,李舒听到了很多趣闻故事,研究生学新闻史时翻到的那些老报纸,则为《山河小岁月》埋下了伏笔。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选题会上,小朋友反驳:“你又不懂新媒体。”这对李舒而言,是真的打击。她开始意识到:媒体不论新旧,媒体人更不应该人为地拒绝媒体环境的改变。

李舒开了公众号“山河小岁月”,先搬运一些同名书里的文章,从零开始后台操作和排版。她把小岁月当成一个实验品,了解新媒体后去和小朋友交流。

不同于纸媒时代的实时反馈,李舒发现移动时代用户阅读习惯变了,阅读、点赞和留言能最快反映一篇文章是否被读者接受,抓住读者时间只剩下标题封面图上的几秒钟。

“山河小岁月”发过一篇《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才明白人为什么读书》,阅读量破200万,这是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之后写下的。在这段西南联大的历史里,她发现一些闪着微光的细节,王力宏跑警报时总喜欢到锅炉房煮糖莲子,典故出自汪曾祺先生回忆文章里的真实故事这些讲究正是让李舒感动的地方

提笔挥洒6000多字,戳中不少读者的泪点。数据上看,对于当时不到30万粉丝的“小岁月”而言,这是一篇绝对爆文,但李舒却总说不太喜欢这个标题因为它不够‘小岁月’。”不过在李舒看来,200万的爆文并不见得比5K+的文章更有价值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山河小岁月”Top 15

每每取标题她都要和自己的审美趣味做很久斗争,也和读者的审美喜好做斗争,常常在文章发出后又后悔,“或许换成第二选择会更好?”

当我问到这是否是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时代的妥协时,李舒反问:“你觉得是妥协吗?我觉得不是,这种探索很有意思。”

“小岁月”和“福桃”动辄6000多字的文章就是在探索后与读者达成的默契。以前常常写万字长文,能读下来的读者不多,反映平平,李舒拿起在杂志社主编的专业技能,大刀阔斧删改,但她依然坚持保证文章完整性,不论是自己的“小岁月”,还是以团队运营的“福桃”,她始终坚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李舒总希望从细枝末节中找到闪光点,享受抽丝剥茧的乐趣。国民菜麻婆豆腐,要不要勾芡、勾几次芡、吐几次水、青蒜什么样、豆腐什么样……每次的改良都可以挖到一些原因;张大千的宴客菜单上有一道几乎失传的“成都大四喜”,让老师傅们说说故事,再重现这道菜就很有趣

大概是好故事的魅力,让所有人都能产生共鸣,如同李舒的那张“民国”标签,“写的是他们其实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时间的长河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留下辉煌的遗产,他们名字闪耀着诗一般的光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然而,我更想探访的,是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的她们,如寻常男女一般,有爱恨情仇,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纵然历史变迁、山河巨变吗,他们的命运亦和尘埃里的钟声一样,一日一日地过下去。

——《山河小岁月》序

但李舒依然选择定期抽离现在生活每天网络中放空2个小时,看点“无用”的东西比如每天都要从头到尾看一张老报纸,比如看点杂书,这是在复旦读书时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她在快节奏生活中最重要的坚持。

好奇心驱使李舒向前,无论是“小岁月”还是“福桃”,一个想法或线索往回溯源得到发现,都能让她很兴奋,“你难道不好奇吗?”她反问我。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我们谈美食,我们在谈什么

“福桃九分饱”里有一群特别爱吃的同事。

编辑姜姜说,被“李大人”(李舒)叫到办公室心情都很复杂,李大人对稿件的要求非常严厉,经常要求编辑重写,但 “她好温柔,我从来不觉得她在凶我”。而每一次的谈话,都会在一杯宇治抹茶或一个上海带回来的青团之后开始,混合着紧张的情绪,姜姜总是非常期待那道门之后的“好吃的”。

事实上,姜姜在面试的那2个小时里,“李大人”看到了她对“吃”毫无保留的好奇心。

李舒也是这样“好吃”的人。小时候学戏,常常跟老先生们吃吃喝喝,听过很多故事,但当时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好吃的食物小学时看汪曾祺写“吃”,就感叹“这个人怎么能把食物写得这么有趣”,于是“咸鸭蛋”和“故乡的食物”就在李舒心里萌芽,勾引着她对美食的兴趣。

这份兴趣延续至今,填满了编辑部里的零食柜,里面有最新的小零食,还有她自掏腰包给编辑们的探店基金。她希望编辑们时刻保持对美食的敏感,而写美食文章,“体验很重要”。

对于李舒和“福桃”来说,美食,何止是一盘珍馐美味。金宇澄在李舒新书《潘金莲的饺子》的推荐语里写到:盘盏之间,人物的哀愁与喜乐、欲望与挣扎,全都丰腴起来、生动了起来。

《北京人:麻酱就是我的命》一文,一幅小画讲完了麻酱诞生记,3000多字囊括了麻酱的吃法、衍生食品以及老麻酱制作艺人采访口述,这篇文章帮“福桃”实现了第一篇10w+,不少南北方人的饮食观再次统一:对味儿!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北京人:麻酱就是我的命》

麻酱冰棍儿和麻酱威化让南方人惊觉:以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北京人伊晴则评价:讲究!我妈澥麻酱的三分钟特别神圣,韩国人的泡菜,意大利人的番茄酱,北京人的麻酱;人类的氧气,鱼类的水,当代人的WIFI”,太诗意了。

歌手林依轮留言:麻酱凉面,一定要呲点儿花椒油!黄瓜要切丝,不能岀水!置在面上,不要拌,一挑儿面就几根黄瓜丝儿!…奶奶!我想你了!

而“福桃”一年多对“螺蛳粉之神”、“烤冷面教父”、“烤串大哥”等小贩的采访也打动了支付宝,写下《中国人为什么爱下馆子》。如美版Lucky Peach里的主厨特辑一样,这些食物的人,背后付出的心血应该被人知道。“我坚信我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美食媒体的意义

创立“福桃”的第四个月,正好碰上3·15打假,李舒给编辑批了一天外出假:“你不用在办公室,但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比如‘鲍师傅’老板本人。”

此前本想做一篇“真假‘鲍师傅’测评”,但盲测吃完真假“肉松小贝”却失败了,编辑给不出有力的鉴别证据。

采访的过程很顺利,因为鲍师傅本人也头疼着。获得本人盖章的鉴真可信多了,在当时文章阅读普遍不过万的情况下迎来了5W阅读,至今依然有人在回复关键词“鲍师傅”获取文章去年3月,“福桃”的打假文章一直排在“鲍师傅”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首位。

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心和胃?(鲍师傅产品价格)

2017年3月期间,关键词“鲍师傅”搜索结果

这是李舒要求的现场感,也是“福桃”编辑们的常规动作。她们常常被李舒派出去“蹲点”,一去就是一整天,她不希望美食新媒体就只搜集资料或只表达情感比如腊八节在-10℃低温下的排队领粥,以及在暴雨中的三里屯排队3小时,只为在喜茶开业当天喝到的满杯红柚。

3·15之后编辑部给“不知如何是好”的鲍师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商标注册保护方案,治好了“鲍师傅”的焦虑

“很提气!” 李舒特别骄傲。从这一篇开始“福桃”编辑第一次找到了作为美食媒体的成就感。

李舒和我分享了她和95后编辑故事,“小朋友和我提过好多次用抖音,试了几次,还不太会”,她停了一会儿,“但我还是会尝试,她们的新想法挺有意思。”这次已经不再本能地抵制新媒体了。

本站(www.chuangyeye.com)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