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也首页
  2. 投稿

瞄准万亿市场,“读懂新三板”诠释垂直新媒体商业潜力(垂直新媒体平台)

未上线便估值千万,即使在内容创业投资日渐火热的今天也并不多见,但“读懂新三板”的投资者范卫锋却说,他们将来要做一家百亿市值的大公司。显然,千万的估值不是毫无根据的**。强悍的专业团队,在短期之内建立起稳定的优质内容生

未上线便估值千万,即使在内容创业投资日渐火热的今天也并不多见,但“读懂新三板”的投资者范卫锋却说,他们将来要做一家百亿市值的大公司。显然,千万的估值不是毫无根据的**。

强悍的专业团队,在短期之内建立起稳定的优质内容生产体系,半年间数十篇专业报告获取百万人次关注度,在新三板行业建立起初步影响力。创始人卢山林说,他相信财经领域,优质内容获取精准、垂直流量,并进而切入交易,成就一门大生意可能性。

成立不到半年,“读懂新三板”就在年底接连拿下三个奖: 和《鲁豫有约》联合颁发的“2016值得关注的深度自媒体”、微博易“风向2016·年度最具投资价值自媒体”,以及野马财经“2016最具投资价值自媒体”。

“读懂新三板”对内容创业者的启发,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新媒体的个人化时代已经过去了,专业化团队是必然趋势,如果不满足于温饱的话;第二、稳定的、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才有可能建立品牌,从而获取品牌溢价,其中内容生产的机制创作者一样重要;第三、高成长性新兴市场更有可能实现指数增长

采访、整理:张恒

受访人:卢山林——读懂新三板创始人

掘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

新三板是一个市场,2015年出现了一波小热潮。其中资讯极度稀缺,我们认为通过优质内容来获取相关用户是可行的,所以才会有“读懂新三板”这个公众号的诞生,也才有我们这次内容创业

事实上不仅是新三板,整个市场上优质的金融财经的资讯都是极度稀缺的。而且金融财经行业对于资讯非常敏感,需求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就能带来可观的流量,而这种精准流量就能成为未来交易的基础。

新三板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种人:上市公司高管、金融机构从业人士、投资(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但新三板的个人投资者的门槛是500万金融资产起,这就决定了新三板与A股市场上以小白散户为主要用户构成完全不同,而是以专业投资者为主,是一个机构市场

可以说,新三板的交易机制、上市机制用户结构和A股市场完全不同。要想在新三板市场立足,对内容能力要求较高。

其实A股市场也有很大机会,毕竟数以十万亿级的体量是客观事实,但我们选择切入新三板,也是看中新三板的高成长性,目前新三板上上市公司有五六千家,到2016年底有望达到上万家,发展速度非常快。

这样一个高成长性的市场,在早期切入,更有机会建立权威性,并进而进入交易环节。

瞄准万亿市场,“读懂新三板”诠释垂直新媒体商业潜力(垂直新媒体平台)“读懂新三板”创始人卢山林

“读懂新三板”在很早就拿到了“高樟资本”的投资,以200万占股20%,相对于我们团队,这个估值是比较低的。因为我们和范卫锋老师相识多年,范老师我们帮助很多,对内容创业又有经验这些对“读懂新三板”的发展来说助益很大。

目前我们正在和相关机构接洽A轮投资中。

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才能产生价值

“读懂新三板”于2015年9月10日上线,截止到春节前的近五个月时间中,我们发布了约四十篇对新三板市场进行分析解读的专业报告,其中多篇报告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并推动政策的变革。

第一次是在上线第三天,“读懂新三板”发布一篇关于新三板上市公司集资金走向的报告,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规范和风险,后来监管表示会对此关注。另外,有一个关于PE的研究出炉后,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监管相关政策的出台,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要暂停PE挂牌或者禁止上市公司融资,而是要有更加艺术性的处理方式。当然政策并不应该因为媒体言论而随意改变,监管层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但监管关注媒体言论,也有利于整个市场环境的透明化。

我们生产的研究报告现在已经很多投资经理的必读文章了,在12月19日到1月19日这一个月,我们微信端和今日头条的PV超过200万,在市场首屈一指。

瞄准万亿市场,“读懂新三板”诠释垂直新媒体商业潜力(垂直新媒体平台)

统计中,“读懂新三板”阅读数和 排名稳步上升

“读懂新三板”生产的报告之所以有影响力,有两个因素:第一、在于这些独家报告本身存在的价值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认真研究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它是能传播的,而传统报告是没人看的。

报告的方向、素材的获取到最终报告的生成,一份报告的生产成本极高。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报告的日常化、流程化,从而实现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基本保证每周两篇的报告发布

经过近半年的发展,在发布过几十篇报告之后,“读懂新三板”事实上已经成为新三板领域最大的智库,而且因为我们具备传播能力,所以可以看做是一个媒体+智库的综**。很多媒体可能会很看重这一点,但我们其实并不在意。对读懂新三板来说,媒体也好,智库也好,只是获取精准流量工具

未来要切入互联网金融

媒体个人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早期,微信上活跃的大都是个人色彩非常鲜明的自媒体但是进入垂直领域之后,个人内容生产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以我们为例,“读懂新三板”并不只是一个公众号,而是要做新三板上最大的垂直媒体未来当你需要和其他的网站公司机构去竞争的时候,靠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团队化成为必然选择。

另外,在财经金融领域相关公众很多但是依靠原创专业内容获取用户流量并且做得不错的,非常稀缺。原因就在于它的进入门槛很高,面对专业人士,你可以忽悠他一次,但第二次他就不会上当了。

瞄准万亿市场,“读懂新三板”诠释垂直新媒体商业潜力(垂直新媒体平台)

去年9月15日到今年2月16日“读懂新三板”阅读量最高的十篇内容

在新媒体领域一个编辑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你要不断地生产对用户价值内容,用媒体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获取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持续的内容生产才能产生更高价值。“读懂新三板”团队目前有十个人,他们有的来自于媒体有的此前做投资顾问,有的在拟上市公司做证券事务,来源比较多样化。目前我们仍然在继续招人,也欢迎更多媒体人加盟。

2015年股市经历了巨大波动,中国经济增速跌破7%,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看好新三板。目前新三板已经成为中小公司融资最好的地方,五年之内,这个市场可能达到三万到五万家公司,这意味着,我们有海量的机会

通过媒体上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获取流量用户,然后切入交易环节,进军互联网金融,在万亿市场上成长为一家百亿市值的公司,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投资人点评 范卫锋投资“读懂新三板”,首先是因为卢山林这个人。他简直是为了做这份事业而生的:以前,他在《理财周刊》做记者,后来去《创业家》担任主编助理,再后来去雪球,做了三四年的雪球。他的每一步工作经历,都对做新三板新媒体很有帮助。我和他相知多年,知道他强悍的能力、深刻的思考、宏大的格局,做人做事都很到位。

读懂新三板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做成了新三板的第一垂直媒体,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他未来空间和格局远远不止于简单的“媒体”。它会成为新三板投资人的资讯入口决策入口投资入口我们的希望是它能够成为一家百亿市值以上公司,当然,这需要一起艰苦奋斗。

-

本站(www.chuangyeye.com)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