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也首页
  2. 互联网

花费上万的泡泡玛特玩家:买盲盒不是“浪费钱”

“我对它(拉布布)是一见钟情,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后来每次出新款我都会关注,都会买。看到它们就高兴,没别的,就是高兴。”
“我第一次端盒,就抽到了小隐藏,也算是一发入魂吧,我觉得它跟我挺有缘的。”
很少有圈外人能够理解,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娃娃,为何让年轻人如此“上头”。我采访了几位花费上万的泡泡玛特粉丝,听他们分享了自己与盲盒的故事。
“干别的花59得不到这么多快乐”
29岁的Robot在北京一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第一次“入坑”是在2018年底,和女朋友逛街的时候,看到Pucky森林系列,封面上的梦幻精灵宝宝一下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在同系列里,这一款是比较突出的”。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Robot一共买了200多个泡泡玛特的娃娃,加上手办等高端潮玩,共计花费了10万元左右。不过在他看来,这笔花费并没有给他造成经济负担,属于“完全在承受能力范围内”。
Robot是一位“技术派”的玩家,他喜欢通过掂量盲盒的手感、重量来增加开出自己喜欢的款式的概率,“入坑”一年多,他已经开出了不少隐藏款。“男生和女生的玩盲盒的方法还是挺不一样的。”
“之前一些绝版的‘老娃’,比如Molly星座1系列、Molly职业1系列,我也会去收集,集齐了之后会特别解压,出去玩也会带着。” Robot有“旅行专用”的娃娃,每次和女朋友出门旅行都会带着它们,给它们拍照。
“解压”是玩盲盒带给Robot最大的收获,“抽盲盒的过程可以舒缓平时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在Robot看来,盲盒这种形式非常重要。
花费上万的泡泡玛特玩家:买盲盒不是“浪费钱”

Robot收集的Dimoo

对于在潮玩上花费了10万这件事,Robot并不认为是在“浪费钱”,“你去唱歌、潜水、射箭、喝酒,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买了娃并不是钱花出去就消失了,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而已。”
对于“买盲盒到底是不是冲动消费”这个问题,Robot思索了一会,提出了自己看法:“理性消费和冲动消费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只有一种行为对另一种行为的相对理性或相对冲动。”
Robot把玩家的消费行为分成了两种:“收娃”和“抽盲盒”,“收娃”就是去社群或者闲鱼等二手平台购买确认的款式,而“抽盲盒”就是自己购买盲盒,开出里面的娃娃。
对于如何理性地“收娃”,Robot说:“就比如我看到一个香奈儿10万元的包,想买,一种情况是直接就买了,过了两个月有可能我不喜欢了;另一种情况是先不买,过了一个月、半年后再看,发现还喜欢,然后我把它买了,那可能这个包在以后几年里我都喜欢它,这种琢磨半天再买相比直接买会更理性一些。”
“盲盒也一样,比如我看到一个Molly兔子,第一眼看很喜欢,买了,后来又不喜欢了,如果你看了很久才决定要买,那买回去可能后面好几年都喜欢它,这种情况就更理性一些。”
对于抽盲盒,Robot认为也有理性一些的玩法,“比如我喜欢一个Molly兔子,我先去研究它的手感、重量,然后拿着这个盲盒去店里,掂出一个同样手感的兔子出来,这就比直接去抽盲盒相对要理性。”
Robot认为,玩盲盒的人里一定有偏理性和偏冲动的,他并不认为盲盒玩家都是冲动消费,相反,他认为玩家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正常人一般抽到第二个、第三个,就会对这个机制有所了解,如果抽到了第五个,就肯定就不是冲动消费了,他只要买,肯定是经过了大脑的考虑做出消费判断的。”
在Robot眼里,59元换“拆盒”的快乐加上盒子里娃娃的收藏价值,是值回票价的,“干别的花59得不到这么多快乐” 。 
“盲盒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亲子关系的融洽”
33岁的紫逸是一位妈妈,女儿今年11岁,正在上初中。2018年,泡泡玛特在北京顺义的商场举办了一场活动,紫逸和女儿在现场买了一个盲盒,正式开启了她们和泡泡玛特的缘分。
此后,泡泡玛特陪伴紫逸和她的女儿度过了几乎每个周末。每周她们都会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去朝阳大悦城的门店买两三个回来。
从2018年到现在,紫逸和女儿一共收集了200个左右的娃娃,一共花费了一万多。紫逸并不担心女儿会过度消费,“她控制得特别好,只买特定喜欢的系列,会用手里重复的跟别人换。我们每周大概买两三个,一个月大概买10个左右。”
有时候,女儿也会羡慕别人的隐藏款,紫逸会去“开导”女儿:“该是你的你就是你的,别着急,顺其自然就好。”这种理性和克制,让紫逸和女儿始终保持着对盲盒的热情。
和“技术派”玩家不同,紫逸觉得凭借手感这些来判断太难了,但不会摇盒不代表就得不到自己心仪的款式。“我女儿通常运气都特别好,上来就买,买了就拆,一拆就是热款,”说到女儿的好运气,紫逸掩饰不住的开心,“有一次我闺女开出了一个礼物款的,当时拆开之后旁边人都看她,都是特别羡慕的眼光,一圈人就她的运气最好。”
盲盒给母女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话题,“周末我们去商场买盲盒,路上就有很多聊不完的话题。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我就跟女儿视频拆盒,拆到了喜欢的款式她会非常开心。我俩的微信聊天,90%都与盲盒有关。”
为了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紫逸给女儿报名了服装设计兴趣班,回到家,女儿会给Molly设计制作服饰,“所以我特别愿意让她玩这个。”
花费上万的泡泡玛特玩家:买盲盒不是“浪费钱”
紫逸的女儿给Molly设计的服饰
除了共同体验买盲盒、拆盲盒的快乐,盲盒带给紫逸最大的收获是亲子关系的融洽。在紫逸看来,11岁正是叛逆的年纪,容易跟家长闹矛盾,但是有了盲盒这个共同的爱好之后,她有了“帮手”,学会了更好地跟女儿进行沟通。
“我平时跟女儿沟通的时候,一般会先聊学习,然后聊盲盒,要不然孩子容易烦躁。我会用盲盒来鼓励她,她就会特别上心。她爸爸也经常买盲盒奖励她,如果她表现不好,会跟她开玩笑说‘我把你的南瓜怪卖啦’,那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娃娃。”
对紫逸而言,盲盒不仅是和女儿的共同爱好,更“实际”的作用是帮助她更好地教育女儿,激发女儿的学习动力。“写字写得好、考试成绩好,我都会用盲盒来奖励她,如果过生日、六一儿童节,我也会买盲盒送给她。”
对于盲盒是否会引发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问题,紫逸认为:“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长带着一起玩的,如果有哪个孩子花了很多钱买盲盒,那应该是家长对孩子不够关心。家长如果和孩子一起,不会有这样情况。互动很重要,孩子喜欢盲盒,然后支持他,陪孩子一起玩,增进感情,这样才是最好的。”

本站(www.chuangyeye.com)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